01
携手名家,打造沉浸艺术新空间
杨开刚老师以山水画见长,其作品以磅礴的气韵和细腻的笔触展现自然之美;孙艳萍老师则擅长花鸟题材,笔墨灵动间尽显文人意趣。两位艺术家在为期四天的博览会上,累计完成示范创作作品40余幅,其中既有对传统技法的精妙演绎,也有融入现代审美的创新表达。展区内,湖笔、徽墨、宣纸、端砚等优质文房四宝与两位艺术家的即兴创作相映成趣,观众不仅能近距离观赏画家的挥毫泼墨,还可亲身参与体验,在墨香雅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采购到心仪的文房四宝产品。展会期间,示范交流活动吸引观众近万人,促销笔、墨、纸、砚、颜料、印章、印泥等画材10余种,甚至引发邻近摊位的团扇卡纸几乎脱销。
02
互动体验,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为深化博览会“体验式传播”的办会特色,协会在展区设计中特别强化了互动功能。观众可现场观摩艺术家从构图到落款的完整创作过程,并在其指导下尝试用笔、墨、纸、砚等不同文房四宝产品进行书画创作;许多采购商在挑选产品时,还主动向两位艺术家请教其推荐画材的使用技巧与经验体会,有的甚至直接将自已新购买的心仪的宣纸,提供给画家作为“练习草稿”收藏带回。
“这种边看边学边买的模式太棒了!”一位来自河北的书画爱好者表示,通过与杨、孙两位老师的面对面交流,他不仅选购了适合自己作画的宣纸,还掌握了调墨的实用技巧,收获颇丰。
03
领导调研,共探产业发展新方向
博览会期间,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陈建国会长亲临展区调研指导。在听取杨开刚、孙艳萍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分享后,陈会长高度评价了此次活动的创新性,画家与文房四宝的结合,既是艺术价值的延伸,更是产业赋能的关键。我们要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更多人理解“好笔、好墨、好纸、好砚”对书画艺术创作的支撑作用。调研中,陈建国会长特别关注年轻观众的参与度。他指出,当前文房四宝消费呈现“年轻化”“个性化”趋势,建议行业企业加强文创产品开发,推出符合新时代审美的定制化产品。
产学研用,助力传统文化新传承
本次活动不仅促成艺术与产业的深度对话,更是探索出了行业“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新尝试。协会陈建国会长表示,未来五年协会将着力深化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签约书画名家,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推动艺术家与生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二是开展“文房四宝进校园、进社区”“双进”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文化认同感,提升广大市民文房四宝文化的普及率;三是借助电商平台、网红大V,拓展销售渠道,助力文房四宝非遗技艺走向国际市场。在此基础上,还将通过持续举办全国性毛笔制作工、砚台雕刻工等职业技能竞赛和文房四宝创新创意大赛,与专业媒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不断挖掘行业新秀,搭建技艺传承平台,构建多层次文化传播体系,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1
画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