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人民日报:一锭徽墨——千锤万杵闻墨香
最新动态
人民日报:一锭徽墨——千锤万杵闻墨香
2025-05-093

笔墨纸砚里的

匠心传承

徽墨

文化中国行



编者按

华夏文明五千年,文房四宝承载着民族的智慧与审美,始终是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作为其中杰出代表,其精湛制作技艺不仅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以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5月6日,《人民日报》推出《笔墨纸砚内的匠心传承》系列报道,深入文房四宝核心产区,以生动笔触挖掘传统技艺背后的故事。报道聚焦匠人对技艺的坚守与创新,揭示了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深层密码。这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珍贵记录,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窗口,为推动文房四宝行业品牌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注入强劲动力。(全文如下)


5月6日《人民日报》人文版报道





一锭徽墨——

千锤万杵闻墨香



晨光中,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老胡开文墨厂已漫起墨香。“砰——砰——砰——砰”捶墨室内,墨团在铁臼中与麝香、冰片、珍珠粉等多种辅料交融。师傅们抡起方锤,随着千年传承的节奏起伏,一次次捶打。正是千锤万杵之下,阵阵墨香扑鼻而来。


“常言道,墨要‘十万杵’,少一次都出不了‘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的筋骨。制墨过程中为了确保烟和胶完全融合,要经过多次捶打,一块墨泥平均要捶打200下,同时还要掌握力度和角度,很考验经验与技术。”徽墨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老胡开文墨厂厂长周美洪说。


中国文房四宝制墨艺术大师 周美洪


徽墨产于古徽州府,香味浓郁自然。清代徽墨制作四大名家,即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和胡开文。其中,胡氏的“地球墨”,于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负有盛名。


炼烟、和胶、制墨、晾墨、整理、描金、包装、墨模制作……徽墨制作配方讲究、制作工艺复杂。炼烟中,所炼之烟主要分为松烟和油烟。松烟的制作,选用松枝为原料,烟窑长80米,每隔数米便开小孔用于排出烟气。烟煤附于窑壁,待冷却后将其扫下收集。油烟的炼制则有所不同,烟房必须密闭,不透一丝风。制作时,用灯草点燃油灯,每盏灯上覆一瓷碗,让烟熏碗里。


制墨过程,很是考验工人的水平。和胶环节,搅拌均匀后,将墨馃从恒温的炕炉取出,置于墨墩上反复翻打。后分成小馃,搓成墨丸并嵌入墨模,经过挤压、冷却后定型脱模。再经历漫长的晾晒定型,工人以一双巧手描金,历时数月甚至数年,始成徽墨。如此这般制成的徽墨,落纸如漆、色泽黑润、墨香四溢,留下的墨迹可经上百年而不褪色,算得上“一点如漆,万载存真”。


“徽墨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失的重要载体,传承徽墨制作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徽墨、使用徽墨更是我们的责任。”周美洪说。

           



翻捶制馃


为了适应新形势,实现转型发展,老胡开文墨厂从2017年起至今每年开发文创产品40套,累计创收约2600万元。2018年凭借扎实的徽墨制作技艺为故宫博物院成功修复乾隆年间“御制咏墨诗”13副(套)徽墨,得到故宫专家组的好评。目前,老胡开文墨厂的产品达到上千种,不但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还远销日本、韩国。


上午9点,产品研发部主任周健准时打开了直播。“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徽墨的制作流程……”“现在我们有两个直播间,在不同平台进行直播,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600万元左右。”周健介绍。


互联网的发展,为老胡开文墨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在直播间和网友的沟通,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下年轻人对徽墨的尺寸、图案甚至包装等的不同喜好,在生产时就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周健说,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直播,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徽墨、体验徽墨。





文字排版:雷惠娜

记  者:徐  靖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