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快讯 | 跨界研学拓思路 赋能文房新路径一一市场研究与督导专委会开展“跨界赋能·智创未来”专题研学活动
最新动态
快讯 | 跨界研学拓思路 赋能文房新路径一一市场研究与督导专委会开展“跨界赋能·智创未来”专题研学活动
2025-08-274

跨界研学拓思路 

赋能文房新路径 

专题研学活动 


8月26日,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市场研究与督导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跨界赋能?智创未来”专题研学活动,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举办。活动由专委会主任吕安春主持并小结,专委会顾问于谋勇、吴广华、陈捷、胡晓松,副主任史剑、谭明月,副秘书长王爱国,委员张庆国、周文学、陈宗明、孙正球等出席,新发地市场媒体中心主任杨斌和工作人员刘明明,徐茂等陪同。

研学团队首先走进新发地市场展示馆,了解其作为全国农产品流通枢纽的发展历程与行业标杆经验。在市场大数据平台区,委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平台如何实时汇聚全国农产品供应、需求、物流等海量数据,经精准分析实现需求预测与资源优化;而交易监控实时可视化、价格指数动态发布,及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为每件农产品赋“唯一身份码”的全链条溯源模式,让委员们深切感受到信息化管理与数据驱动决策在农产品行业的深度应用。

随后,研学团队前往新发地国际会展中心,重点考察知名农产品品牌建设与运营。中心展示的地理标志产品,凭借地域特色与严格品控打造高端竞争力的案例,直观呈现了农产品行业在品牌建设、价值提升及高端运作上的成功经验,为委员们思考文房四宝行业品牌发展提供了鲜活参考。此外,委员们还了解了农产品准入审核与抽检模式,以及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线上新业态,并围绕质量控制、标准化管理与线上销售创新展开现场交流。

研学团队在会展中心会议室观看了新发地市场宣传片后,围绕预设研学主题展开座谈讨论。吕安春表示,此次跨界研学旨在打破行业壁垒,从农产品行业先进实践中汲取经验,为文房四宝行业破解发展难题提供参考。随后,5名委员围绕研学活动主题作重点交流发言,提出了行业发展建议如下:

陈捷

市场研究与督导专委员顾问

航天科工二院基建部原党委书记


针对行业“三多三少”问题——传统经验管理多、数据化分析少,人工记录溯源多、智能系统应用少,单一企业运作多、行业数据共享少,信息化与溯源体系正是文房四宝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核心抓手。借鉴新发地的经验,文房四宝行业可从两方面破局:一方面,搭建行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的全链条数据,通过分析预判毛笔、宣纸、墨(汁)锭、砚台等品类的流行趋势与市场容量,指导企业按需生产,减少资源浪费。比如近年来书法培训市场里青少年群体增多,能否通过数据精准定位他们偏好的笔型、纸类,助力企业开发适配产品?另一方面,建立产品溯源体系。给每一件文房产品赋予“文化身份码”,记录原材料产地、制作工艺、非遗传承脉络等信息,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了解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与品质保障,既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能增强消费者对传统文化产品的信任。

胡晓松

市场研究与督导专委会顾问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助理


针对行业生产与使用“脱节”问题,借鉴新发地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网上教学、文房产品销售实践,建议文房四宝行业要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通过赋能、定制、陪伴式服务,为广大消费者打造更贴心的文化消费体验。赋能服务打破场景局限,让文化融入日常。线下体验店要提供陪练试写、开笔墨养护课堂,成“文房服务根据地”;线上建全链条服务,售后附使用手册、开24小时答疑群,内容端用短视频教选品保养。定制服务精准匹配需求,替用户省心。针对书法爱好者,按练字阶段推适配工具与辅导,组织交流会;推出“学生入门”“送礼”等场景化套餐,搭配网课、代笔等服务,让消费者轻松获取一站式方案。陪伴式服务贯穿消费者成长,传递温度。消费者买笔3个月后提醒免费保养,书法爱好者练满半年送成长档案,用长周期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不仅是购买文房产品,更是拥有一份与文房四宝共同成长的文化陪伴。

史剑

市场研究与督导专委会副主任

中粮长城酒业战略客户总监


针对行业品牌建设存在两大痛点:一是“有历史无品牌”,许多老字号拥有数百年传承,却因缺乏系统推广,品牌知名度局限于行业内部,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二是“有产品无差异”,同类产品在材质、工艺上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高端市场竞争力。品牌是文房四宝行业传承文化、提升价值的核心载体。借鉴新发地经验,建议文房四宝行业可从“内外兼修”打造品牌:对内要筑牢品质根基。参考“新发地”自有品牌的品控标准,针对不同品类制定高于行业的企业标准。例如,湖笔生产可明确笔头毛质的选取比例、笔杆材质的环保要求。对外要讲好品牌故事。比如:老字号可深挖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参加文房四宝博览会、非遗体验等活动,邀请书画名家做代言,让品牌故事走进大众视野。针对地域特色产品打造地理标志品牌,联合政府与行业协会开展认证宣传,突出地域稀缺性与工艺独特性,进军高端文化消费市场,让文房四宝从“实用工具”升级为“文化符号”。

王爱国

市场研究与督导专委会副秘书长

驻京部队原某部所长


当前文房四宝行业虽已出台部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在落地执行中仍面临“三难”:一是企业执行难,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未按标准采购原材料、控制生产工艺,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二是标准更新难,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现有标准难以覆盖新兴产品,如环保型墨汁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文创类文房产品的质量要求等。三是监督考核难,缺乏第三方机构常态化抽检与结果公示机制,标准执行效果缺乏有效监督。参考新发地的实践,建议从三方面推动文房四宝行业标准落地:第一,强化标准宣贯培训。由专委会联合行业协会,针对中小型企业开展标准解读培训,通过案例教学让企业认识到“按标准生产”对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性,变 “要我执行”为“我要执行”。第二,建立产品抽检机制。借鉴新发地“多重抽检”模式,联合权威检测机构,定期对市场上文房四宝产品开展抽检,重点检测原材料安全性、工艺合规性等指标,抽检结果向社会公示,对不合格企业列入黑名单,形成“抽检-公示-整改”的闭环管理。第三,加快标准动态更新。结合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组织专家修订现有标准、制定新兴产品标准,例如针对直播电商中热销的 “文房四宝套装”,明确套装内产品的质量配比、包装规范等,让标准始终跟上行业发展步伐。

周文学

市场研究与督导专委会委员

原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二级高级警长

针对当下市场消费降级困局,结合新发地成功经验,建议文房四宝行业开拓市场要在“抓搭扩盯”上功夫,在打造品牌上做文章:一是抓产品创新,比如用AI做能智能控墨的毛笔,把墨锭做成能净化空气的摆件。二是搭消费场景,跟文旅结合,在景区设文房体验区、办“一城一品”展示活动,让老百姓游玩时能接触到文房四宝。三是扩销售渠道,线上线下一起抓,不光有实体店和电商,还能搞“线下体验+云仓直发”做跨境生意,卖到国外去。四是盯目标人群,给书画爱好者、收藏家提供专业产品,给年轻人做可爱砚台、袖珍毛笔这类潮款。同时,打造文房品牌要做到“内外兼顾”:文化上要挖深度,讲好品牌故事,突出中华文化底蕴,借央视等大平台打响国际名气;品质上要立标准,严格执行国标,规范包装标识,打击歪门邪道,让大家信得过;产品上要提档次,学酒业做限量、定制款,满足高端需求;传播上要多露面,用社交媒体晒老师傅手艺,参加展会、非遗表演,让品牌被更多人知道。


畅叙初会 

著名书法家于谋勇先生与武警部队机关原文化中心主任吴广华同志均为首次参与,二人结合自身领域与参会感受,分别畅谈了此次参会的独特体验与深刻见解,其分享既展现了不同专业视角下的思考,也为活动增添了丰富多元的交流维度。


 踊跃发言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数云平台创始人谭明月女士,凭借自身长期深耕防伪溯源系统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专业优势,针对性地提出了“搭建文房四宝线上监管平台”的具体建议,该建议因贴合行业实际需求、具备较强可操作性,受到了在场人员的一致认同;专委会委员、北京环宇畅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国先生,北京星悦晟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宗明先生,以及北京浩瀚宸宇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正球先生,则分别结合自身从业观察,围绕“专委会如何更好发挥监督作用”“文房四宝产品如何推进认证”“怎样进一步拓展文房四宝销售渠道”等关键话题,依次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吕安春

市场研究与督导专委会主任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秘书长

回顾今天的研学,有三点个人感受与大家分享:一是“差距中见方向”。新发地用大数据打通农产品流通全链条,用标准化筑牢质量底线,用品牌化提升产品价值,这些实践让我们清晰看到文房四宝行业在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方面的差距,更让我们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打破传统思维局限,以跨界经验为镜,补自身发展短板。二是“交流中碰火花”。陈捷等5位作重点交流发言同志,结合文房四宝行业实际提出了具体思考,既有对新发地经验的借鉴,也有对行业痛点的破解思路,充分体现了各位委员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这些思想碰撞的成果,将成为我们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财富。三是跨界中拓思路。农产品与文房四宝虽属不同行业,但在管理模式、营销创新、品质保障等核心逻辑上高度相通。今天的研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取经问道”,更是为两个行业搭建长期交流合作的桥梁,未来我们或许能在数据共享、品牌联合推广、人工智能+等方面探索更多可能。结合今天研学成果,对专委会下步做好会员服务工作,提出了做好“经验转化”文章、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聚焦“重点任务”突破的三点思考。

研学会现场,吕安春主任为专委会新聘任的艺术顾问、管理顾问代表颁发聘任证书,于谋勇、吴广华、陈捷、胡晓松4位顾问受邀上台,接过聘书,标志着其正式履新专委会顾问职责。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