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指路
黄海涛指出,洮砚作为四大名砚中唯一产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砚种,其价值早已超越文房工具本身,更是藏乡卓尼展现 “三个担当” 的重要载体。
在文化担当上
洮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承载着藏乡参与共创中华文化主旋律的历史脉络,通过成果展的举办,进一步巩固了地区历史文化话语权。
在政治担当上
洮砚以双创作品讲述黄河国家战略故事,体现藏乡与华夏文明的深度融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
在经济担当上
洮砚产业集群发展能挖掘地理与文化要素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乡村振兴与全域文旅发展注入动力。
发展建议
面对传统砚台因书写工具变革面临的生存考验,黄海涛提出清晰的洮砚发展路径:
方向: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从 “废料利用” 切入,实现变废为宝,定位上推动洮砚走出大山、走进生活,拓展至文房辅件、首饰、把玩件等相关领域。
路径:组织起来抱团出海
通过 “抱团出海” 的模式,瞄准轻奢、大商品配套辅饰赛道,同时借助外资与人才,强化产业支撑。
策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从政府层面,要着力在招商引资上下功夫;从协会层面,要设法在招才引智上做文章,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汇聚力量。
黄海涛肯定洮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培育传承人的做法,认为其走在诸多砚种前列,但也指出传习所仍有提升空间。制砚经验不能替代理论总结,实践成熟不能替代认知升华,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方式也需结合直指人心的理念传播。唯有实践型工艺美术大师与理论型学者携手,才能为洮砚产业提供可持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与理论保障,避免行业陷入近亲繁殖、圈层内卷的困境。
专家简介
黄海涛,文化生态学者,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文化黄河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黄帝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研究员,郑州市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馆长。《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文化版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化栏目特邀专家。出版多部砚学、香学专著。香港《大公报》《CCTV 华人频道》《中华儿女》等多家媒体专访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