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全国砚文化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
引言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砚鉴赏鉴定委员会赏鉴专家,原文化部东方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州市东方翰典文化博物馆馆长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并实施“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临近年末,在砚都肇庆举办这场活动,极具开拓性、代表性、权威性、引领性、象征性。举办这次活动,也是中国文房四宝行业在2025年即将到来的这个时间节点,对“全面复兴”队伍的检阅和成果的验收。
用砚讲好中国故事,一是抓住表达时代性,二是不能忽视思想性。自信、自觉和自豪是文化艺术生命赓续的基本要义,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路走来的成功经验,也是非遗传承的精神支柱。
守正创新要建立思想体系
砚台的创新,首先表现在砚台的结构上,其次表现在砚台的纹饰题材上,再次表现在砚台的文化艺术衍生品上,当然,衍生品还包括商业包装等。创新绝不是新做一方砚台那么简单,要建立目标体系,要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发展逻辑,提炼精气神,形成判断的价值标准。
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涵本质与规律,才能成为引领者。要有专业思维,而不是单纯的工匠思维、书生思维、行政思维、商品思维、卖家思维、买家思维。好的作品必须满足守正和创新的两个逻辑。守正的定位和创新的赛道、路径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首先要解决什么是守正。许多作品是浑浑噩噩、没有灵魂的,立不住、站不稳、行不远。没有理性的认知,便没有理性的定位。因此守正创新需要建立思想体系。守正体系是建立在系统收藏典籍资料、实物资料基础之上。创新体系来源于当代设计思想理念。尤其在工业化、科技化时代。
当下火爆的王冬龄“乱书”现象。没有正道的创新,心理因素是不自信。不相信自己会有提高,而另辟蹊径,走左道旁门。对比一下优秀传统草书,王冬龄的乱书就是在传统草书上做了个复写叠加,对书法艺术,创伤有余,新意毫无。
标新立异是我们应当提倡和鼓励的。然而异端邪说是不能接受的。都是异,但一个是守正创新,一个是胡编乱造。这里有个雅俗和恶俗的区别。艺术创作除了艺术基本功的磨炼以外,最主要是学会哲学和逻辑。
砚台是有高雅身份基因的,不能为满足好奇心和接地气而走低俗路线,接地气绝不是接低俗。砚台的文化要素是石质美,研墨美,雕塑美,万变不离其宗。当然,有些是认识方向上的硬伤,有些是制作方法上的软伤,要有区分,不能一概而论。
当代砚雕不仅要在手上下功夫,更要在脑子上下功夫。定位、路径、赛道、流程、体系都是需要扎实思考与落实的。这将决定你能走多远、走多久,这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我们制砚人关心和要解决的就两件事:设计、制作。制作,即工艺和技艺上,就是个熟练和仔细的问题,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困难。全国各砚种的刀工都差不多。问题出在设计上,设计问题出在思想上,思想问题出在认识上。砚台发展的根本是砚的价值观、审美观在社会上被认可。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目标
过去文房四宝砚台为什么卖得那么好?因为它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在当今科技、生活主旋律发生巨大变化的前提下,砚台怎么样融入主旋律,这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怎么样融入主旋律,让全国人民放弃电脑钢笔,全部改用毛笔办公写字?这恐怕不现实。要让笔墨纸砚融入当前的主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活动方式之中,这才是正路。转变方向,谋求突破。科技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既不相信眼泪,也不同情抱怨。
首先是指导思想上满足于在制砚上画圈圈,就是自捆手脚。一定要拉高站位、拓宽视野、放大格局。一句话,出路是融入社会主旋律,参与经济生活主战场。
砚产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开发市场。开发市场的核心,在于调动消费情绪,培养消费习惯。这是市场可持续性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也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要素。同时,它是时代发展的成功经验。
弘扬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砚文化走进大众的视野,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文化生态土壤培育活动。全社会都面临应有作为和如何作为的灵魂考验。这需要一个生态的构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以活动凝聚力量,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发力,推动优秀砚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和伟大复兴,都需要拉动文化艺术大消费,增加获得感、幸福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为此对砚文化产业的集约化、商业的规模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课题。因此有进一步梳理砚文化目标、结构、体系的必要。
砚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不单单是个体作品的艺术高质量,还包括产业的高质量。个人的一时兴起,形不成行业的规模化,就没有这个项目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主流基础,那么它的发展将大打折扣。很多非遗自生自灭的原因就在于此。
砚文化的发展方向、定位、路径
第一,要建立砚文化的产业思维。要看一看在国家、资本、工具这三个要素赛道上,砚文化产业站在哪个赛道的起跑线上,或者在哪个赛道的奔跑途中。第二,操盘者要看一看对砚文化产业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重点把握在哪个属性上。第三,砚文化产业细分所选项在政治担当、经济担当、文化担当中的价值和作用。
古今中外,成功的时代发展,都是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审美方式的转变而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留得久。近现代的这一切大发展,都起源于工业革命。以公元元年为节点,西方的罗马帝国即将诞生,东方的西汉王朝即将改朝换代。罗马帝国当时的人均GDP大概600美元,到英国工业革命之前,达到800美元,约1800年增长了大约30%,不到一倍。工业革命开始到今天约230多年,今天英国GDP是四万多美元,与最初相比涨了几十倍。
中国古代也类似,公元元年人均GDP有450美元,到了1950年依然是450美元。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是800美元,但是1979年全面工业化以后的GDP增长,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涨到9000多美元。
工业革命是先进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集约化、产业化。而当下砚文化产业的分散化、作坊化与集约化、产业化存在的背离是非常大的。现在这个作坊式的1.0版生产模式,靠着商业化的时代需求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等社会组织、团体的推广,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精英们的传承还在维系着。但是,要看到时代发展的前景和我们将面临的危机,必须升维到2.0版、3.0版的新的工业化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模式上来,尤其是如何结合当代科技数字化的发展,开发我们的产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有人说,现在没人用砚台了,因此没有市场。砚文化创新不只是卖砚台,砚材的市场更加广大,只是没人看到而已。砚台无市场,砚材天地宽。砚文化产业首先卖的不是大料的成品砚,先开发不成砚的碎料,成砚和成砚的料会更加有价值。制作成砚,是在传承砚文化的同时,为砚材碎料的开发背书,树立品牌。这次邀请展看到用边角料制作的文创产品,甚至是奢侈品,就说明这种碎料利用是必要的、可行的。
文房四宝行业如何在商业化的基础上打造产业化,这给行业协会提出了新的战略要求。因此要明确、牢固树立文房产业思维。接下来全面梳理文房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路径、赛道、流程节奏、市场等等一系列问题。谋局、破局、设局、入局都要有一个系统化的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