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肇庆市端砚协会会长梁善
砚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只是书写工具,而且还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与象征。砚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尤其是文人墨客更是爱不释手,是文人雅士的珍爱之物。砚台创新的方法涉及许多方面。例如:1、砚产业形态的创新;2、销售模式的创新;3、展览展示的创新;4、人才队伍的创新等,今天我来重点谈谈“砚台设计创新”。
一
砚台为什么要创新
1、时代发展的需要;(每个时代有该时代匹配的产品)
2、人们需求的变化;(从简单到多元化,从实用到欣赏)
3、消费者的变化;(从中老年到年轻化)
在远古时期,砚(古称研磨器)与石磨可以说是同一祖宗,它们都是研磨器。磨,因为主要是重视实用,其形制几千年没多大变化;砚,从重实用,发展到实用与欣赏相结合,其形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从研磨器—辟雍砚—箕形—抄手—随形等不断发展变化,砚的演变当随时代。结论 :砚台形制随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砚台形制与纹饰是时代审美的结果。
社会就像是一辆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的汽车,搭上了这辆车就能紧跟时代,一路向前。搭不上,就有可能被社会无情地抛弃。因此,砚台设计开拓创新是必然之路。
二
砚台产业存在的问题
1、同质严重,差异不大;(对策:差异发展,品牌战略)
2、产品单一,供求缺衡;(对策:创新研发,拓展品种)
3、时代不强,传统主流;(对策:跟随时代,现代审美)
4、针对不强,大量积压;(对策:找准定位,细分人群)
5、过于保守,思维固化;(对策:解放思想,破局思维)
6、缺乏审美,浪费砚材;(对策:提升文化,提高审美)
7、缺乏人才,缺乏创意;(对策:培养人才,启迪创意)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一
砚台设计的创新
因材施艺,巧色设计。
(1)因材赋形。根据砚材形状展开想象,联想世界万物与其形或其神的契合、关联想象开去,从而确定砚台造型的方法。有时可以达到迁思妙得,事半功倍的创作效果。
(2)巧用石品。依据不同的石品花纹进行构思创作展开丰富联想。
(3)巧用石眼。
二
砚台题材内容的创新
1、传统题材。
(1)仿物类;
(2)仿生类;
(3)瑞祥喜庆类;
(4)山水楼阁类;
(5)人物场景类;
(6)金石书法类。
2、现代题材。
(1)新兴建筑类;
(2)风光景点类。
3、题材内容的拓展与创新。
(1)将文学题材入砚。如唐诗三百砚、宋词系列砚、四大名著砚等;
(2)将绘画作品入砚。如国画意境砚、油画佳作砚、世界经典砚等;
(3)将书法入砚。将楷、隶、篆、行、草等各种字体雕刻于砚;
(4)将地方题材入砚。如星湖烟雨砚、泰山日出砚、北京天坛砚等;
(5)将时代题材入砚。如抗击疫情砚、建党百年砚、东京奥运砚等;
(6)将自然宇宙现象入砚。如春夏秋冬砚、日月星辰砚、山川河流砚等;
(7)将人文景物入砚。如苏州园林砚、巍巍井冈砚、纪念碑砚等;
(8)将生活情趣入砚。如童年趣事砚、田园瓜果砚、老有所乐砚等;
(9)将抽象题材入砚。如大象无形砚、似水流年砚、如梦如幻砚等;
(10)将永恒题材入砚。如大爱不言砚、生老病死砚、日月同晖砚等;
(11)将经历追思入砚。如童年回忆砚、天涯海角砚、父爱如山砚等;
(12)将宗教题材入砚;
(13)将卡通形象入砚。将物象变形卡通化,呈现童真、童趣之美。如己亥砚等;
三
砚台雕刻的传承与创新
砚雕的表现形式:深雕、镂空雕、浅浮雕、浅雕、线刻、薄意雕、俏色雕等多种雕刻技艺,灵活应用。
四
砚台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
1、砚台的表现手法。
(1)对比与调和;(2)节奏与韵律;(3)对称与平衡;(4)统觉与通感;(5)含蓄与沉着。
2、砚台表现手法的拓展与创新。
(1)粗细对比;(2)主次分明;
(3)线面结合;(4)动静相宜;
(5)刚柔相济;(6)方圆相兼;
(7)繁简得当;(8)虚实相生;
(9)材料互补;(10)有法无法。
五
砚台纹饰图案的创新
1、仿古图案。
2、吉祥图案的种类。
(1)表现幸福者;(2)表现美好者;(3)表现喜庆者;(4)表现丰足者;(5)表现平安者;(6)表现长寿者;(7)表现学而优者;(8)表现升官者;(9)表现发财者。
3、装饰的表现手法。
(1)写实手法;(2)夸张手法;
(3)变形手法;(4)譬喻、隐喻手法;(5)象征手法。
六
砚台构图的创新
1、围护式构图;2、砚头式构图;
3、单式边构图;4、底部式构图;
5、周边式构图;6、混合式构图。
七
砚台风格的创新
砚台风格的分类通常有:
1、质朴浑厚。装饰简单,小中见大,浑然一体,遒劲质朴;
2、玉德金声。雕刻画像,摹刻文字,巍巍石碑,醇厚典雅;
3、富贵华丽。用料考究,做工规整,精细独到,繁而不俗;
4、简朴大方。造型简练、 内容简朴、以势写实、以静寓动;
5、大巧若拙。慎思妙想、大智若愚、设计巧妙、如出天然;
6、严谨端庄。造型规整、线条挺拔、雕刻遒劲、体态端庄;
7、清雅飘逸。造型清秀、雕刻素雅、秀外慧中、文质彬彬;
8、妍秀圆润。方圆适度、过渡自然、妍秀华美、自然圆润;
9、意趣浪漫。构思奇特、出其不意、轻松风趣、意趣盎然;
10、精工繁绮。精工细雕、繁而有度、妍丽华美、文绮风流;
11、惟肖惟真。工艺繁复、雕琢细密、技艺精湛、惟妙惟肖;
12、清新意远。构图优雅、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诗情画意;
13、稚拙乡淳。乡淳可爱、稚拙朴素、乡土气息、砚林一品;
14、文心雕龙。镌刻砚铭、有诗有赋、言志寄情、寓事赠友;
15、抽象写意。概括抽象、效法天然、效法自心、意象表达。
八
砚台创作方法的创新
1、因材施艺。依石成形,石品巧用,天工人工,天人合一;
2、巧色利用。巧色利用,巧借天工,掩疪显美,变瑕为宝;
3、继承传统。致敬经典,吸收精华,弘扬传统,古色古香;
4、移花接木。传承传统,对接当今,古为今用,古树新枝;
5、开拓创新。锐意改革,敢于创新,不断进取,开创新局;
6、文化巡礼。唐诗宋词,古典文学,书法绘画,文化集市;
7、地方特色。地域文化,地方景物,地方风俗,家乡情怀;
8、主题创作。社会文化,主流思想,红色经典,宏大史篇;
9、与时俱进。时代事物,时代精神,紧跟时代,呈现风采;
10、夸张变形。不按常理,夸大特点,形象怪异,视觉张力;
11、张扬个性。直抒胸臆,个性表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12、打造精品。构思精到,雕刻入微,技艺精湛,精美绝伦;
13、形制创新。突破传统,创新砚形,创新款式,造型新颖;
14、纹饰创新。古纹新饰,新纹古饰,拓展砚纹,砚饰新风;
15、意境营造。诗情画意,情景交融,超然物外,意境深远。
九
砚台意境营造的创新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的一个范畴,体现了艺术美。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情真、景真、化景物为情思,物我合一,虚实相生的艺术画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自然之美是意境的三大审美特色,意境具有无穷无尽的广阔艺术空间,观赏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后,进入一种崭新意象的美感境界。
如苏轼从星砚,苏轼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将砚堂的石眼比喻为圆月,将砚背的石眼比喻为群星,题写铭文曰“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汪洋翰墨,将此是似,黑云浮空,漫不见天,风起云移,星月凛然。”文中将使用砚台时研墨汁遮盖了石眼比喻为“黑云浮空,漫不见天”,使用完毕,洗净砚台,石眼现出,就是“风起云移,星月凛然”这里制砚者用石眼作装饰,用得巧妙,用得出色,增加了砚台的观赏性和意境内涵,无论制作或题咏,都堪称端砚文化史上经典。一方方寸砚台,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星月、黑云、风雨、气象宏达,意境深远,实为经典之中的经典。
十
砚铭镌刻的传承与创新
铭,原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警诫自己,叙述功德的文字。如宋?岳飞端溪砚砚铭拓片。砚铭是“持坚守白,不磷不缁”,铭文其意“志节如磐石坚,抗金卫国,还我山河的意志永不可变;操守清白,绝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南宋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砚上刻铭曰:“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岳飞和文天祥都是南宋爱国的民族英雄,他们借助砚这一载体表达尽忠报国,忠贞不渝的决心,是民族气节和崇高人格情操的真实写照。
十一
砚台命名的创新
1、砚台命名的意义
创作完一方砚台作品,应给砚台起一个合适的名字,题目就如同给新出生的婴儿起一个名字一样重要。给砚台起好的名字,可以让欣赏者理解创作者创作这款砚台的意图,甚至大大提升砚台的意义与内涵,给砚台随便起名字,很容易让欣赏者对作品产生误解,从而大大降低作品的艺术内涵。
2、砚台命名的实例
命名是为能准确地表达创作者对砚台的创作意图,同时能提升作品的文化和艺术含量。例如,黎铿大师创作的一方砚台,开始时砚台作品的题目是“百鸟归巢”,后来改为“百鸟鸣春”,整个砚台的内涵和档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百鸟归巢”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的表述,比较平淡,而且,一般是黄昏的时候百鸟才归巢,不由得使人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使人心里产生阴暗的感觉。而“百鸟鸣春”的命名,使人联想到春天阳光明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可见,一个好的命名,能使砚台的意境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