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中国砚都——肇庆”市委、市政府向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捐赠大型端砚作品《鹅潭新韵》,捐赠仪式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北广场举行。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作家协会、肇庆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以及端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焯忠等出席仪式,共同为《鹅潭新韵》揭幕。
《鹅潭新韵》作品气势磅礴、技艺精湛,砚长3.2米,宽2.6米,高0.65米,是目前最大的梅花坑作品,由端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焯忠制作。据作者介绍,《鹅潭新韵》历时近一年制作完成,以白鹅潭两岸景色与建筑为主体,巧妙融入云山珠水、木棉、榕树等特色元素,以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为原点,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展现白天鹅宾馆、南方大厦等众多标志性建筑。构图采用散点透视手法,将现代与古韵相融合,生动展现出大湾区古今交汇的全新气象。雕刻工艺上,高浮雕与浅浮雕交替运用,最大程度保留了砚石的天然之美。值得一提的是,“鹅潭新韵”四字,出自首届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砚台理论专家、时年93岁的刘演良老先生之手。
肇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海斌表示,端砚作为四大名砚之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名片。《鹅潭新韵》是近年来肇庆传承弘扬端砚文化的又一标志性作品,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增添新景观,是端砚创作盛事、肇庆文化之光。
《鹅潭新韵》还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将同步收藏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如今,肇庆拥有省级以上非遗29项,建成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近日公布了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44项。
作为广东省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项目、粵港澳大湾区的新文化地标,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遗产中心、广东文学馆于一体,是展现岭南文化“双创”成果、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点睛之笔”,是新时代“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自建成开放以来,该中心已接待来自海内外的观众超过200万人次,成为展现广东文化活力的重要窗口。